企业出海经营正当时
为何企业要“出海”?
2023年被视为企业出海经营的高峰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跨境电商四小龙(SHEIN、速卖通、Temu、TikTok Shop)重塑全球电商格局;海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主体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4.5万家。未来几年,出海经营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机遇。
专家分析中国企业出海经营的四大原因:
1. 规避关税壁垒:中美贸易摩擦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计划对中国铝钢产品采取新限制,提高301关税。短期内,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可能性不大,关税壁垒可能扩展到更多行业。
2. 获取劳动力成本优势:上海最低月工资为2690元,而越南最发达地区最低月工资约1410元人民币。东南亚因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世界工厂”。但劳动力成本优势是短期考量,未来数智化将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3. 配套工厂海外迁移:去年,特斯拉宣布在墨西哥新建第五座超级工厂。为了在墨西哥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特斯拉积极动员多家中国供应链企业前往墨西哥投资建厂。目前,已有超过20家特斯拉的中资供应商宣布在墨西哥建厂计划或已在墨西哥建厂。
4. 开拓海外市场:企业在中国面临“内卷”和“价格战”,盈利减少,生存空间压缩。但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出海经营成为企业寻找增长点的途径。
总结而言,企业出海经营是多方面、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中国企业出海经营已从初期的小工厂、代工厂发展到“打怪升级”的新阶段,在新一轮全球化中,中国企业需建立战略性、全球化、国际化的出海能力。
企业出海经营的风险与挑战
重庆一家机电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当国内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达到极限时,出海经营成为企业的首选。然而,出海并非轻率决定,其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近年来,他的企业一直在筹划“制造出海”,即将国内工厂或供应链部分转移到海外。但这需要比商品出海更谨慎的前期准备。他们考察了越南、墨西哥等国家,但因关税、土地成本和美国选举等因素,工厂未能顺利落地。
在与企业家的交流中,我们注意到“风险”是他们在讨论出海时无法回避的担忧。
首先是地缘政治风险。以红海冲突为例,红海事件导致许多航运避开红海航线,绕道非洲好望角,增加了航运时间和成本。数据显示,红海事件影响了约47%的玩具和40%的家电产品及服务运输。
其次是合规风险。企业出海经营将面临陌生且复杂的营商环境。过去两年,多国政府和平台出台了相关法规,从印度的打击行动到欧盟GDPR的处罚,从应用商店的下架到电商平台的封号,监管重点在于“安全”。企业出海经营时需建立合法合规的海外架构,以应对合规风险。
第三是管理性风险,涉及跨文化管理的挑战。企业出海经营能否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融合,是决定出海成败的关键。
总之,中国企业对出海的犹豫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风险的谨慎评估。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考验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的韧性和定力。
全球产业转移与新机遇
表面上,近五六年来的大国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供应链安全问题,似乎是企业出海经营加速的主因。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企业出海经营的加速实际上是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抵达中国企业的必然结果。
对中小企业而言,尽管出海形势紧迫,但也蕴含着机遇。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是企业出海前必须完成的功课。
基于过去一年对中国企业出海的观察和与企业家的交流,我们总结了企业出海前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趋势:
首先,企业必须感知全球化浪潮的方向和国际经济趋势的变化。企业出海经营不是孤立作战,而是成为全球化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隐藏着发展的机遇和变化。
其次,企业要理解中国制造在全球化新一轮中的使命和转变。中国制造已不再是简单的代工厂,而是向“中国智造”转变,企业需要找准在全球化新时代中的定位。
最后,企业要明确出海的生命基因转变。如果00后被视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那么如今所有企业都是全球化时代的“原住民”。企业无法回避全球化的浪潮,每个人都必须成为航海家。
在“生而全球”的商业大航海时代,中国企业出海经营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主动选择。在大变局的时代,中国企业家们依然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创新,努力跨越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周期”,力争在新世界中占据有利位置。
文章来源:吴晓波频道
上一篇:如何通过展会平台,进行企业出海参展>>
下一篇:中国企业出海经营热潮背后的一些冷思考>>